360d才庫事業群,HR,SHRM,戰略性人力資源,才庫人力資源,楊朝安,人力資源,企業戰略,經營管理

專欄執筆 2021-04-07 撰文/360d

【台灣HR轉型升級為SPEO的三大挑戰】下篇

所有企業從開創之初,都想在市場佔一席地位,同時追求世代傳承-永續發展。在歐美、日本等經濟體較成熟的國家,就有多家上百年的企業,從創辦人開始經營,歷經各世代經營者,依據時空環境進行調整變革,承傳至今。

挑戰三、從外展市場價值到企業戰略的實踐

企業存在的目的VS 企業戰略的擘劃

 所有企業從開創之初,都想在市場佔一席地位,同時追求世代傳承-永續發展。在歐美、日本等經濟體較成熟的國家,就有多家上百年的企業,從創辦人開始經營,歷經各世代經營者,依據時空環境進行調整變革,承傳至今。

 細察這些企業都有一個共通點:『企業核心理念隨著時間積累出深厚的底蘊,得到社會與客戶的認同』這也說明,企業存在目的不只是追求穩定獲利,更是「承接企業的理念政策-實現使命願景」。

 過往我們說到企業戰略,往往著重在規劃短期、中期、長期的階段目標。當企業在進行戰略擘劃時,須考量的包含時空:時間(期間多長?時代變遷為何?)、空間(競爭者分析,科技的因應與導入),而另一則是:戰略下的產品與商模的關聯、流程與組織的配合、人員專業能力…等一系列關聯性思考;但是台灣人資主管普遍欠缺經營管理思維,這也是個人一直強調的,人資長應培養高度與遠見,才能更好地轉型成為企業主戰略夥伴SPEO(Strategic Partner of Enterprise Owner)。

經營管理思維構面的三大分流

 企業人資長應升級成為企業主戰略夥伴SPEO ,讓自己擁有高遠、開闊的視野,並培養深微的洞見,熟知用人之道,專擅營運資源之應用與管理。但是,人資長要如何提升經營管理思維呢?下表「經營管理思維構面的三大分流」可提供一個精要的結構說明:

20200928_04_w1080v3.jpg

  • 使命流:企業的使命/願景,奠基於企業核心能力與市場定位,進而生產產品,開展營銷,再從市場開發與顧客口碑中,累績經營成果與企業資源。

  • 戰略流:企業在戰略/商模決策後,需要設計相應的營運流程與組織架構,從而規劃必要的經營目標與計畫,再從營運過程與風險應變中,積累經營管理與工作Know-how上的知識與營運效能。

  • 理念流:企業在經營理念與核心價值確立下,應規劃並管理各營運領域上需要的政策與制度,並依此招募/培育人才、整合外部夥伴,進而在共利與承諾中驅動他們的意願與行動,再從執行過程中形塑大家的共識,聚合總體的作戰能量。

    要注意的是,這三大分流及其構面不僅僅是線性發展,各分流中的各構面也有著彼此間的對應關聯;舉例來說:企業「使命」與「願景」,需要有「戰略」與「商模」的運作才能實現,而「戰略」與「商模」的開展,需要有「理念」與「價值」的支撐,才能做精做實、行之久遠;亦或,企業根據市場狀況與顧客回饋,在營運作為與應變措施上,需要有參與成員們的積極意願與行動,才能對應市場變化、滿足顧客需求。

人資長第四角色-外展支援長:發展是硬道理、外援是硬角色

 承接【台灣HR轉型升級為SPEO的三大挑戰】中篇,這次要討論人資長的另外三個角色。人資長的第四角色是外展支援長,猶如春秋戰國時代的合縱連橫一樣,人資長應走出去整合外部夥伴資源為企業所用。試想,若企業只靠一己之力而不考慮其它外部合作資源,等同限縮企業成長的深廣度與速度,在優勝劣敗的競爭鐵律中終將逐漸敗下陣來。

 誠如「發展是硬道理」一樣,人資長唯有做好外部資源的接軌,才能協助企業各部門加快、加大發展步伐、奠定發展根基;要做好此一角色扮演,就要以上表的「理念流」為本、「戰略流」為體、「使命流」為的,並依此整合適切的夥伴,共創天下;也就是說,人資長必須擁有經營者思維的高度、廣度、深度,方足以在外部捭闔縱橫,共創多贏。

人資長第五角色-價值創造師:找對人→潛能開發→價值創造

  組織價值創造來自於個人價值創造,個人價值創造來自於個人優勢特質在職務角色上的充分揮灑,因此攸關企業核心能力與核心業務的關鍵職務人才,在招募源頭上就要先「找對人」,因為只有在找對人的前提下進行人才潛能/人才培育,才能讓「對的人」在培育下學得智識技能,才會讓人才在工作上如虎添翼,開展價值創造;此一情景正如《A到A+》書上所言:「如果一項職位需要爬樹,就直接去招一隻松鼠,而不要去招一隻火雞,再培訓牠爬樹。」因此,「找對人」是組織價值創造的源頭,也是人力資源競爭力暨價值創造上最深奧的學問,相對而言「找錯人」就是組織/企業最大的夢魘,其所造成的負面影響絕不只是有形的財貨損失,嚴重的耽誤企業目標/品牌形象,甚至破產倒閉。

  然而組織內絕大部分成員,既不是「對的人」,也不是「錯的人」,而是「可被形塑的人」。可被形塑者的人才潛能開發/人才培育,則是另一門深奧的學問,個人將會在下一篇《楊董開講》中再做深入闡述。值得一提的是,「人才培育」並不限於上課,像是開會、讀書會、師徒制…,亦或透過實務淬練、從做中學,都是很好的方式。此外,人資長應超越「人才培育係從企業需求角度決定人才培育內容」之傳統認知,而是應站在全思維角度,找出組織、職務、個人的需求,再規劃培訓人員職能,以達到組織-職務-個人的完美鏈結,這也是360d才庫事業群系列性以特質為主訴的心理測評工具中所強調的,人才培育應結合人格特質與職能需求,進而為組織創造最大價值,同時累積為高含金量的無形資產。

人資長第六角色-戰略實踐家:企業戰略落實執行的運轉樞紐

 人資長在此角色的職責就是:統整企業的理念/政策,打造企業的使命/能力,協作企業的戰略/目標達成。在許多企業,戰略往往無法被有效執行,甚至與公司發展有嚴重的落差;個人在此建議人資長們在協作企業戰略時,應將職能機制/價值管理作為執行力展現的重要樞紐,並從部門主管切入,清楚說明內部人資理念運作方式;部門主管則應被視為人資長的角色分身,在部門內確實傳達公司經營方針與管理政策給所屬,並反饋成員狀況給人資部門,人資部門從而協助部門主管盤點組織與人才的優弱勢,且適時地加以調整因應,以利能夠有效落實戰略執行。

競合力 (1).jpg

SPEO的終極挑戰-企業競合力鑽石模型

 企業競合力就是在人才/組織能力打造下整合內部、外部資源,「為產品建立品牌-為顧客創造價值」的能力。對照上圖「企業競合力鑽石模型」,就可以理解包含了八個構面,在水平面上的上層三角型,堆疊企業共通性需求且為有形可見的戰略模型-組織模型-人才模型,而貫穿其中的正是職能模型;圖中所示,正是在強調「能力」方為貫穿戰略-組織-人才的支撐軸承,人資長應時時淬煉以有效打造各層次的能力,這對企業領導者與人資長來說是相當艱鉅的挑戰。

 KPMG安侯建業於2020年台灣CEO前瞻大調查中指出:疫後影響台灣企業的前五大風險中,人才風險與營運風險排名第四和第五,而超過一半的CEO也認為面對危機時將優先考慮投資「人才職能發展領域」,再次彰顯人資長在企業營運上的角色扮演愈趨重要。因此,有遠見的人資長們應覺察並轉型成為企業主戰略夥伴SPEO,以建構企業競合力為唯一使命及發展職志。

【台灣HR轉型升級為 SPEO 的三大挑戰】挑戰一、從經營管理需求看戰略性人力資源

【台灣HR轉型升級為 SPEO 的三大挑戰】挑戰二、從內控角色扮演到企業競爭力打造

活動資訊

專欄文章

AI互動媒體

新聞資訊

線上影音

熱門標籤